推荐

qrc
 

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

媒体:原创  作者:江西林业科技网
专业号:江西林业科技网 2012/5/24 21:10:37
 

         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

国家林业局

 

今后5-15年,是实现我国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和人才强林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林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林业经济结构、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提高林业行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和《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的精神,结合林业发展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经过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刻苦攻关、大胆创新,我国林业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方针、目标、布局、重点、途径和保障措施,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制定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影响十分深远;林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10年来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近2000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近80项,杨树、桉树、杉木、沙棘、竹等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ABT生根粉系列产品研发、竹木加工与综合利用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林业生产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累计安排各类推广项目8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林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现有林业标准已基本覆盖了林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生物安全管理和森林认证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林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多渠道、宽领域、高层次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林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中国林科院为代表的中央级林业院所分类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地方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目前,我国林业科技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功能和规模的林业科学技术研发体系、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和林业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九五”初期的27.3%提高到35.4%,显著提高了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还不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够,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国家总体水平和农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和条件能力建设落后;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林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与此同时,世界林业科技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新的林业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兴起,特别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对林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林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林业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林业产业发展的需求急剧增长,林业在促进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林业还承担着许多国际履约的重要任务,已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对林业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整个林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走林业自主创新之路。
  二、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今后15年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迫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首要推动力量,走中国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
  (二)战略方针。
  今后15年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强化创新,重点突破,优化配置,支撑发展。强化创新,就是通过加强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林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重点突破,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事关林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优化配置,就是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发展,就是从林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选择一批具有带动性和突破性的重大项目,加大林业科学研究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撑和引领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上,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符合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部分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到2020年,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研究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林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在若干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培育出一批满足不同生态区域和重点工程需要的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和转基因新品种;增强林业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的研发能力,为我国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工程提供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成功能完备的国家数字林业体系;提高产业技术的研发水平,主要工业用材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0%以上,林业生物质高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生物技术产值的比重提高20%,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翻两番;显著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建设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陆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台站网络,建成完善的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成林业科学数据与科技信息共享网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科技队伍,实施“312”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吸引30名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吸引1000名左右在本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新秀,培养和稳定20000名左右基层技术骨干。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为适应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跟踪世界林业科技发展前沿,抢占新兴领域的制高点,我国林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引导我国林业科技资源围绕11个重点领域,集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
  本领域重点:主要树种、竹藤、花卉等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木材形成、抗逆、抗病虫等性状的基因解析;木本植物速生、优质、高抗的分子育种;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科学利用;林木抗逆能力的定量测评及早期预测筛选技术;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与创新;重要造林树种的良种选育;体细胞胚胎扩繁技术;名特优新经济林和花卉良种繁育技术。
  (二)森林与环境关系研究。
  本领域重点:森林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森林植被对水文过程的调控机制;环境变化和环境胁迫对森林植被及其功能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及履约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恢复机理;区域森林植被承载力及合理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价值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观测及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发展、演化、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生态体系构建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本领域重点: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技术;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抑螺防病林、景观生态林体系构建与经营技术;典型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低效生态林改造技术;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技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
  (四)荒漠化防治。
  本领域重点:沙尘暴与荒漠化形成机理与传输动力学;荒漠化综合防治原理与技术;沙区水资源承载力与植被优化配置技术;沙区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技术;面状与线状沙源的工程防沙技术;沙尘暴等重大风沙灾害实时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技术;干旱地区绿洲人工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退化旱地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五)森林灾害防治。
  本领域重点:森林灾害的生态、生物学管理技术;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发生机理;多重胁迫对森林健康的综合影响;森林健康维持与恢复技术;重大森林灾害的可持续控制技术;森林灾害的信息管理技术;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技术;森林火灾防控与安全扑救技术。
  (六)森林定向培育与可持续经营。
  本领域重点:工业用材林、高效能源林、经济林优质高产定向培育技术;森林生产力形成与调控技术;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经营技术体系;森林生长动态模拟及预测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技术与认证体系。
  (七)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资源高效利用。
  本领域重点:生物质材料与资源的早期评价与应用预测技术;木材(竹藤)增值加工与应用技术;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低污染生物制浆造纸技术;生物质材料的化学资源化利用技术;超临界、等离子体、纳米科技在生物质材料领域的应用技术;废弃木质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森林食品与森林保健功能开发;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与开发利用技术;林源天然药用物质提取、纯化与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八)林业生物质能源。
  本领域重点:生物质化学及生物高效降解技术;纤维素燃料酒精转化技术;木本油料化学和酶法转化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发电/供热技术;生物质热解制备低焦油生物可燃气技术;林业剩余物直接固化成型技术;生物质石油基产品替代技术;林业生物质专用集储技术。
  (九)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
  本领域重点:林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传感器网络、波谱探测与分析、视频监测技术;森林生长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基于生长模型和3S技术耦合的森林资源预测预警、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定量化评价技术;虚拟林业与重大林业工程数字化设计技术;林业数字化管理与信息服务技术。
  (十)现代林业装备技术。
  本领域重点:森林资源培育装备技术;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环保药械;森林火灾防控指挥与扑救装备;木材高效智能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竹材工业化生产技术装备;非木质森林资源深加工机械装备;林业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关键技术装备;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增值加工装备技术;林产品加工过程数字化监测控制技术。
  (十一)宏观战略与林业政策。
  本领域重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区域林业发展战略;新农村生态建设与林区新村建设战略;城市林业发展战略;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与绿色GDP;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估;造林再造林碳汇贸易机制及其认证;林业技术经济评价;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四、重大科技工程
  为实现林业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未来15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林业科技工程,以此为载体,选择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行业科技进步有带动性、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多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与攻关,通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影响林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和专利技术,尽快提升林业科技整体实力。
  (一)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
  以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满足“三生态”林业建设对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需求,缓解林业科技成果结构性储备不足,为我国生态治理重点区域提供科技支撑。系统研究和解决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策略和森林生态网络构建技术体系。
  主要实施内容: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重大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研究;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研究。
  (二)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
  针对我国林业生产良种率较低的问题,在大力发展林业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加快良种选育进程,培育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开展以基因组学为先导,以揭示性状形成分子机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开展森林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航天育种、辐射育种等多项育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研究;开展细胞工程应用于种苗扩繁的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实施内容:转基因林业生物新品种培育;重要树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高产优质高抗林果花草新品种选育;林业良种区域化试验;种子园、采穗圃等良种基地营建与管理技术研究;用材林、竹藤、经济林与花卉良种产业化技术开发;植物新品种测试与林业生物安全管理。
  (三)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工程。
  针对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盲目的开发利用,致使许多宝贵的动植物资源破坏和消失的问题,通过建设若干种质资源保存库,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发具有重大价值的生物基因资源,使我国森林生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主要实施内容: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林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科学利用技术研究;林业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繁育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
  针对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技术需求,主要以森林资源高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质化学品开发新技术为重点,合理高效地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其衍生资源,增加林业生物产业在林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培植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开发出种类繁多的功能性产品,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推进林业生物技术专利化、技术专利标准化、专利标准国际化和林业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丰富林产品的需求。
  主要实施内容: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化学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竹藤工业化利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商品林定向培育及木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现代林业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
  (五)数字林业科技工程。
  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生态系统以及水文循环系统研究等方面实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国家数字林业应用体系和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实施内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信息采集一体化技术研究;森林资源遥感变化检测与数据更新技术研究;互操作可视化数字林业平台建设与林业重点工程应用系统开发;数字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基于网格平台的数字林业新技术体系研究。
  (六)林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工程。
  主要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试验基地和技术推广体系等的建设,以及完善和强化林业标准化及质量监督体系、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和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并以此带动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林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实施内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台站建设;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林业标准化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五、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施六项科技工程的基础平台,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以国家目标为先导,以行业需求为动力,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逐步形成国家林业科学中心、区域林业科技中心、林业科学试验基地和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四个层次的体系框架。
  1、国家林业科学中心。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以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为目标,以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以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为龙头,通过整合资源、集聚人才,逐步形成一批集聚优势科研群体和优势学科的科学中心和高层次的创新团队,带动林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2、区域林业科技中心。在继续加强现有省级林业科研院所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区域内现有的中央和地方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依托,根据全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创新管理机制,集聚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协作,在典型生态经济区逐步形成区域林业科技中心和创新团队,提高区域林业科技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3、林业科学试验基地。以提供科研条件和开展基础性工作为主要目标,根据林业科学实验、野外试验和观测研究的需要,重点建设林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陆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原始创新基地;建设以种质资源库、科学数据库、科技信息网络等为主体的林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和科学试验林(场、圃)等试验示范基地。
  4、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以项目为依托,以产品为龙头,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平。
  主要包括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林业技术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能力建设力度,形成社会化服务功能强的省、地、县一体化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网络。
  2、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生态类型为主导,结合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分别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县和示范点。以示范区(县、点)为辐射源,示范带动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科技显示度。
  3、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科技社团、林业合作组织、林业技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科普基地、培训基地等社会资源优势,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强化技术的优势集成和组装配套,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林业科技显示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三)加强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林业建设的高质、高效。
  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林业认证认可体系三个方面。
  1、林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标准战略,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林业各个专业领域的林业标准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强省(区、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共同开展林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大力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县)建设,建立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发挥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林业质量监督与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和完善国家级和部级林工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建立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与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林业质量检验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质量监督与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林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对林产品、林木种苗、花卉和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强化外来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推行质量标志管理,确保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
  3、林业认证认可体系。建立健全森林认证体系、森林食品认证体系、花卉认证体系、森林防火装备认可体系、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等建设,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森林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与国际森林认证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森林认证与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的互认,推动森林认证与国际接轨。
  (四)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工作效率。
  主要包括管理机构与队伍、科技统计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咨询机构建设三个方面。
  1、科技管理机构与队伍。加强和完善林业科技管理机构建设,确保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设有专职科技管理机构和专业、精干高效的科技管理人员;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2、科技统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符合林业特点的科技统计系统,设立专职林业科技统计人员,保障科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组织实施林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林业科技工作在线评估,完善林业科技项目库、专家库,建设林业科技工作评价评估系统和信用体系,初步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林业科技高效管理提供基础平台。
  3、决策咨询机构。进一步加强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完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的科学论证程序与机制;建设若干个领域专家组,发挥专家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各类学会、协会、促进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在科技管理中的咨询作用。
  六、保障措施
  实现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面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1、继续推进林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针对林业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经改革后确认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的林业科研机构,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机制为重点,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基地。林业科技中介机构积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逐步形成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制度健全、竞争有序、诚信经营和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推进林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健全林业科技决策机制为重点,加强区域之间以及行业内部之间的统筹协调,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林业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一是健全和完善林业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二是改进部门科技管理,增强协调服务职能,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区域之间、行业内部协调互动的机制。三是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和鼓励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项目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扩大评审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情范围。四是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政策导向、精简高效的原则,健全林业科技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完善林业科技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科技人才实行重奖,继续办好“梁希科学技术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茅以升科技教育奖励基金会“木材科学与技术专项奖”等民间林业科技奖励。
  3、鼓励组建林业科技联合体。在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鼓励各级林业科研机构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共建,以协作攻关、支撑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协作、共享、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尤其是加强东部与西部、中央与地方院所之间在人才培养、学科互补、咨询服务、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对口援助,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整合或组建跨地(市)的林业研发机构,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团结协作、鼓励创新的林业科技机构协调互动机制。
  4、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根据林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配置、资源组合的原则,切实改变目前多数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以林业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增强林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各级各类林业科研机构、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增强林业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创新的能力。建立健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鼓励林业科研、推广机构与生产单位和企业联合,建立技术合作同盟,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承担产业开发类项目,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研发,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二)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针对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有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
  1、继续保持公共财政对林业科技投入的稳步增长。林业科技公益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林业科技投入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公共支出预算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增幅高于同期林业建设投入并优先安排。
  2、进一步落实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经费。继续实行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经费中安排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科技支撑的措施,确保经费、项目、责任、监督、评价“五到位”,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设立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依靠财政支持设立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稳定支持行业开展应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研工作,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研机构自主选题或开展前期预研。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林业企业设立各类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自主选题开展研发。
  4、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以林业重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争取国家给予引导性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
  5、建立林业科技社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运用国家补助、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科技工作。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造就科技拔尖人才。设立林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组织实施“312”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通过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项目(课题)的实施以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多种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林业科技领军人物、战略科学家和国际知名专家。高度重视林业科技中青年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项目(课题)负责人中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青年骨干。
  2、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等手段,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从项目、资金、待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从事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推广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3、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客座研究员(教授)、访问学者、研究生教育等制度,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积极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建立协调机制,鼓励东、中、西部科技人才的对口交流,有效缓解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
  4、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科技人员,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及其指标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建立专家信用制度,倡导诚信、求实的科学道德。
  (四)全面推进林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1、继续加强技术引进。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注重引进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拓展智力引进工作。加强与国际大型林业企业的科技合作。
  2、大力推进合作研究。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效利用欧盟等国际林业科技开放平台,推荐专家到国际组织和研发机构任职、承办重大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与林业科技发达国家的联合与合作,掌握进入国际林业科技前沿领域的主动权。主动参与国际林业进程。
  3、积极开展技术援助。加快对第三世界国家技术援助的步伐,建设和完善对外培训基地,开展专业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积极派出林业专家,推动林业技术和设备输出。

阅读 21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