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就社会和教育等问题与朋友的对话

媒体:博文  作者:杜彦君
专业号:黄敦元 2012/10/5 22:20:05
 国庆假期,约好友在咖啡馆一起看书。我捧一本《胡适的声音》,她读《李开复自传》,想到什么问题就一起讨论,基本上是她在提出问题,我尝试回答,内容涉及电视、报纸、主持人、自杀问题、小孩子教育、孝顺、鲁迅与胡适、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等社会、教育和政治问题,不知不觉就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我跟她开玩笑说:“我们今天的讨论, 像一个访谈节目,你是主持人,我是嘉宾。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主持人,由于你读过不少书,对许多问题有思考,有疑问,所以问题都很棒,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很多大众司空见惯的问题,你会问为什么;而且能根据我的回答,深入提问并能跟着讨论下去,最后随着两个人对话的不断深入,使得我俩对问题有更深入入的思考,我相信如果今天有观众在听的话,大家对这些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假如今天能把我俩的对话录下来,绝对是一期非常棒的节目,只可惜这样的节目通不过审查,因为我们的谈话太自由,太有批判性,而且还涉及到很多敏感词。”

下面是我根据回忆整理的部分可以贴出来的对话,作为一个理科生对社会学等相关问题的不成熟看法。因此,很多看法可能是错误的、荒谬的,还请大家指正。放在这里,也是作为我自己思考问题中间过程的存档。

朋友问:不成熟的看法是否要表达?是不是应该等认识成熟之后再说出来?

我答:我认为不成熟的看法可以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把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有助于大家的讨论,根据讨论,才能够使得不成熟的看法逐渐变得成熟。我觉得国内的教育目前就缺乏一些探索性问题的提出,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目前的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成熟的看法”,但是“成熟”的另外一面就是“陈旧”和“过时”,所以我觉得一定要鼓励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甚至编书发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这是他在西南联大上课时给学生一边探索一边讲的内容,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提出的概念一般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所以有时候会片面,但是,教育(特别是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任务不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学习,而主要是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的进军。至于最终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不成熟”就代表着,可能遭到批判,但是会引发大家思考,我觉得能够引发大家探讨的观点,就是值得提倡的。

朋友: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当初在李宇春参加“快女”选秀时,特别看不惯她,就到处在各个论坛和贴吧里说李宇春的坏话;为了说更多坏话,她不断搜索和收集李宇春的相关资料,当她搜集到相当多资料的时候,她发现了李宇春的好,开始就变成她的铁杆粉丝了。那我的朋友是不是在没有足够认识清楚李宇春的时候就不应该发表对她的不利评论呢?是否应该等到看法成熟了再去评论呢?这样子是不是很不好,这不是成了两面派了?一会认为是A,一会又认为是B,回头又成A了。

我:我们所谓的成熟看法,也就是自认为正确的看法,在别人或者过几年自己看来还是不成熟的的。我们不能断定这是一个非常成熟和正确的观点,因为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不断趋近真理,所以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比较好。你的朋友当初可能就是因为在论坛中提出李宇春的不好,然后看到别人的反驳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意见,才改变主意的。如果当初没有把不成熟的看法贴出来,可能她一辈子都看不惯李宇春了。哲学上说认识的全过程: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所以,也保不准她将来还会改变主意,但是在论坛中的辩论中,使得大家对李宇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朋友:是否需要那么偏激? 比如你刚才说“一定要废除**”,是不是应该说“我们提倡。。。”,这样缓和和中庸些比较好。

我:这点我倒是认同胡适和梁漱溟的态度,对事情的看法不应该是中庸的,一定要是极端的。按照胡适的看法,是“反对调和”。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批判的态度只认得是与不是,好与不好。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如果我们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也不走了。所以批判的时候,只是认定一个“是”的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社会上自然有无数懒人、懦夫出来调和。

朋友:你喜欢哪些主持人?

我:我比较喜欢凤凰卫视的几个主持人,像阮次山、杨锦麟和曹景行,喜欢的原因也就是我认为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特质。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是普通话要有多么标准,人长得要多漂亮,而是要有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有思想。普通话只是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主持人的普通话只要能让大众听懂即可。电视台的领导们,应该在除了新闻联播之外的其它节目,不再把普通话的标准与否、人的外表看得那么重,而应该更看重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一个人是否有独到的思想、是否有好的思维。相信有这样主持人的节目更精彩。

我问: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报纸?

朋友:《京华时报》。

我问:为什么?

朋友:因为《晨报》都是昨天的消息,用来休闲娱乐的版块比较多,《北京晚报》呢,晚上下班后一般没有时间阅读,而且这两个报纸都是陈述了事实,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京华时报》是中午刊出,对于慵懒清闲的人来说,下午就有时间阅读一下。

我:那你的依据是新闻的时效性评判了。我比较喜欢南方报系的《南方周末》。要知道《南方周末》作为一个地方的周刊报纸,比《人民日报》这个需要很多行政和事业单位订阅的日报,发行量还要大,为什么?说明读者认可《南方周末》,我觉得《南方周末》能在现有体制下,尽可能的去做一些相对自由和开明的报道和评论,是值得鼓励的。 

朋友:你小时候有没有特别多的疑问?我小时候就有很多的疑问,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数学公式和定理是这样的,我就问老师,这些公式是用来干什么的?结果老师告诉我,这个公式是用来算对这道题用的。

我答: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失败之处。很多知识,老师没有告诉我们是有什么用,只是在那一个劲的灌输,遇到乖学生,就乖乖地学习,遇到不乖的,由于不知道学这个有什么用,就不去好好学,自然成绩不好。如果教师能够告诉这些不乖的学生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会有兴趣去学习,不乖的学生中有部分是有潜质学好的。可惜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下,一些潜在的人才就被耽误了。

朋友: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学生读初中时遇到难题,就请教老师,老师说到高中就知道了,到了高中,遇到难题,老师说到了大学就知道了,升到大学,请教大学老师,大学老师说:高中前都干嘛去了?!

朋友:你对自杀问题怎么看?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每年都有自杀的?是什么原因让自杀率提高了?

我:一个社会有自杀现象是很正常的,应该这么分析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自杀率只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算正常,比如十万分之一;看近年来自杀率是否比较高,需要有一个对照,这和我们做科学研究一样,看施肥是否使幼苗长得更高,需要有一个不施肥的苗区作为对照。看一个大学自杀率是否高,需要与其它学校做比较,说中国大学的自杀率近年来是否增多,需要与以前进行比较,在没有比较结果的统计分析之前,不好下结论说是否提高了。

朋友:我说说以前看过的一个报道: 一个小学要求所有女生剪掉辫子,如果在规定时间不剪掉,就不用去上学了;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妈妈催着她的女儿去剪辫子,小女孩选择了自杀。你说说怎么避免这样的自杀?

我答:我觉得在这个案例中小女孩之所以自杀,问题出在两方面。首先是小孩子的母亲,平时的教育不够,小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剪掉辫子,应该是觉得剪掉辫子不美了,作为父母,以前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美”的教育:一个女孩子美不美,不在于有没有靓丽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也不在于是否有顺直的长发,而在于心灵的美,有知识的美,内心充实的美,以及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们的美。另一方面,是校方决策的错误。让女孩子剪掉辫子,不论是出于什么考虑,都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规定,是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践踏。这两方面只要有一方面得到解决,就不可能发生这个悲剧。而其它自杀案例的避免,也无非在这两个方面:个人方面与环境方面。

朋友:你怎么看待鲁迅与胡适?

答:几年前,我没有读过胡适的作品,除了小学和中学教材上几篇鲁迅文章之外,我也没有自发的读过鲁迅的作品。但是,我的印象中鲁迅非常牛,而胡适是不好的。但是,那是政府的洗脑。一个人在没有读过这两人作品时,是不能盲从政府的灌输的。这两年我读过鲁迅的杂文全集,也读过胡适的四五本书,觉得鲁迅与胡适不是一个层次的。如果你没有读过鲁迅的著作,那你应该看过韩寒的博文,鲁迅和韩寒是一个层次的,对社会问题有深入浅出的评论,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韩寒被誉为“当代鲁迅”。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抬高了韩寒,在没有读过两个人的文章之前,一个人没有权利说韩寒不配当代鲁迅,据我对两个人作品的阅读,我认为称韩寒为“当代鲁迅”是可以接受的。而读胡适的作品不同,不光能对社会问题有好的理解,而且他提供给读者很多“方法”和“思维”,教给我们很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历史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让我们凡事持“批判的态度”,多问“为什么”。我从读胡适作品中收获最大的是对于“容忍”的认同,那种容忍异己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可惜当下的环境中,是多么的不容忍不宽容。如果说鲁迅给我们的是“鱼”,那胡适给我们的是“渔”,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另外,胡适在美国留学多年,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学贯中西的,刚才说了,做出正确结论,要有“对照”,对中国文明和文化的更好理解,需要有西方文明和文化作为对照,才容易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因此,没有人敢说“韩寒是当代的胡适”,因为胡适是有学术思想的,不光是评论。

阅读 39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