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盛夏时节话“晒书”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赵青新
专业号:一笑而过 2013/7/13 22:23:29

    炎炎夏日,艳阳高照。对于读书人来说,正是晒书的好时节。

        晒书,又可作“曝书”。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魏晋时期就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晒书”的趣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晒书。’”原来,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当地有晒衣的风俗,各种皮裘锦被琳琅满目置于阳光之下。家贫的郝隆生性狂傲,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别人暴晒衣物时,他却用“晒书”的方式来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你们晒衣裳,我就晒肚皮;晒肚皮者,即是晒书也。后人用“袒腹晒书”的典故来形容富有学问。《漳州四时竹枝词》:“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太阳)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则以此喻指读书人的轻狂与清高。

        历代典籍都有许多晒书的记载。《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晋王隐《晋书》:“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宋曾季貍《艇斋诗话》:“王平甫在三馆曝书,见韩干所画马,作《画马行》。”唐杜牧《西山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宋刘筠《戊申年七夕》:“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清孙枝蔚《七夕忆内》:“遥怜弄针妇,空嫁晒书人。”毛奇龄《七夕》:“向夕陈庭尝下果,连年每晒腹中书。”

        古人对于晒书的喜爱,还可以从“曝书山”得以证见。山东《新泰县志》载:“山在县北,邑之镇山也。危岩怪石,形势苍古。相传异人曝书于上,遗迹尚存。”山下韩家庄的一位读书人学识渊博,却屡试不第,后隐居山上,立志苦读,不复出世。某日因书籍被雨淋,遂将之放在山顶石板上晾晒,为人所见,感其精神,遂将此山名为“曝书山”。明代诗人高如山有诗咏此事:“曝书当日缘何事,强与青山换姓名。秦火未消经未著,辛勤应是鲁诸生。”此外,还有“曝书亭”。清初著名大诗人朱彝尊对书籍十分钟爱,在藏书中镌白文十二字“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并特意在浙江嘉兴王店建造了“潜采堂”、“曝书亭”。曝书亭迄今尚在,成为后世文人雅士流连之地。

 

      时至今日,“晒书”一词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曝晒”之意了,而成为网络上常见的“得瑟显摆”。不过,比起那些晒名车、晒感情、晒隐私的行为,“晒书”还算好的,至少说明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的内心还保留着对书本的渴慕,不是吗?

(作者: 赵青新)        (编辑: 施一凡) 

阅读 91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