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工作研究 > 技能技巧 >

愿君多采撷

媒体:原创  作者:邹芸 2014/12/4 10:38:3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记得小时候在课外书上读到这首诗时,觉得意境特优美,诗旁插图中那鲜红亮丽的红豆种子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爸爸出生于深山老林中,自然对植物有所熟悉,他对我说“巧了,我们院里就有棵红豆树”,他指着庭院一棵小树苗对我说到。只见它那满树碧绿的新叶,层层鲜嫩的绿色小枝向四周散开,欣欣向荣且有生命力。我暗自下定决心,决定好好栽培它,我要看到它满树繁花和结出红豆子的景色。大学里学习的是林学专业,通过查阅树木志,清楚的认识到我家庭院那棵树是名副其实的红豆树。

生于深山,学于林学,事而林业,似乎我这辈子与林业缘分太深,与红豆树更是缘分颇深。来到上饶市林科所工作,参加了2013年所里的项目《珍贵用材和景观树种红豆树高效培育技术推广》。此时,我对红豆树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项目的实施,对红豆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红豆树,中国特有种,国家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江西,福建,浙江等省;

----成年红豆树主干粗壮,树形挺拔,姿态优雅,作为园林树种给人以力量的感受,枝叶翠绿发亮,种子鲜红艳丽,可独成一景;

----红豆树以其鲜红艳丽的种子、优质的木材著称于世,具有极高的材用、景观和森林文化价值,其木材坚实硬重,结构细密、有光泽、花纹美观、耐磨、耐朽,易切削,切面光滑,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是高档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及镶嵌的高级珍贵用材,举世闻名的龙泉宝剑壳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的,在市场上早已是高价难求,其种子鲜红圆润、光泽美丽、玲珑可爱常用做项链、耳饰等饰物佩戴。

由于红豆树极其高的利用价值,市场上求之若鹜,导致大量红豆树被群众乱砍滥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野生的红豆树在整个江南地区都难觅踪影。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最不愿看到的场景,也是感到心痛的事情。我所的《珍贵用材和景观树种红豆树高效培育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红豆树容器育苗和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大力发展红豆树珍贵用材林基地,不仅能满足特种高档装饰工艺用材的大量需求,可显著提升我国珍贵用材树种的现代育林技术水平,促进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显著地提升我国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目前我所对红豆树播种和育苗做了初步的工作:

红豆树种子种皮坚硬,角质层厚,透水性能差,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第1次用100℃的开水浸泡,冷却后拣出浸涨的种子;未浸涨的种子用60℃的热水浸种,冷却后拣出浸涨的种子;未浸涨的种子用再用40℃的热水浸种,冷却后拣出浸涨的种子。对于部分实在是浸不涨的种子可用小刀等锋利的工具将种皮割破,但不能伤及种脐,使种子吸水及时发芽,提高发芽率。场圃发芽率达87%,及时拔除杂草,以免杂草跟苗木争夺水分、养分、光照。红豆树幼苗生长较快,1年生播种苗平均高60cm,2年生苗均高可达100cm。

从上面可以看出,红豆树幼苗期生长速度属于中等,良好的幼期苗木长势为今后的大苗培育和造林提供了苗木基础。以后的工作研究中,我所会借鉴他人研究的技术,另辟蹊径,培育容器大苗和营建高效栽培示范林。一步一个脚印,高效率高标准完成红豆树项目里的任务。红豆树人工林在合理的抚育管理下可比野生林提前开花结果,我们期待那一片蔚为壮观的红豆树林,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对人说:林业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于生态,从事林业是光荣的事;到时候我们可以对来观看的人欣慰的说道“愿君多采撷”。

我家庭院那颗20多年的红豆树,在我们精心栽培下如今也已长成绿树成荫,树干笔直,树姿优美挺拔的大树了,期待着它开花结果的美景,到时候我就可以摘下那红红的果实,做成配饰送给心爱的人了。

 

阅读 393

专业会员

生成个人网站后就会在此处显示您的图片和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