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

媒体:中国林业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5/6/30 8:48:03
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 ——自治区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黄显阳答记者问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是广西的头号生态问题。广西石漠化的现状如何,在治理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治理还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 问题 1 记者: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广西石漠化治理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显阳:目前,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830多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7个县(市、区)、779个乡镇(林场);石漠化土地面积190多万公顷,仅次于贵州、云南,居全国第三位,集中分布在珠江上中游的红水河、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是中国岩溶分布面积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广西2008年开始实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至2014年,全区75个石漠化严重县全部纳入工程建设范围,实现了县全覆盖。2008~2014年,全区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23.1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6万公顷,封山育林14.61万公顷,植被管护7.16万公顷;林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51亿元,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833.4万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192.6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29.3万公顷。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公顷,净减19.0%,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表明石漠化土地森林植被正逐步恢复。 二是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全区现有石漠化土地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7.5万公顷、56.6万公顷、99.9万公顷、8.6万公顷。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比2005年减少9.2万公顷、30.5万公顷、9.4万公顷,分别净减14.0%、23.4%、52.5%,土地石漠化向轻度转化,表明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石漠化程度正逐步减轻。 三是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区岩溶地区林地面积511万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61.3%,比2005年增加了44.6万公顷,净增9.6%。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2.4%提高到2012年的61.6%,增加了9.2个百分点。全区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面积89万公顷,是继续退化面积18.1万公顷的3.9倍,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2009年,河池、百色等地遭受50-60年一遇的连续特大干旱,许多地方发生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而位于典型石山区的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不但没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而且每天还供应60多个民工生活用水和旅游基础施工用水30多吨。这主要得益于该屯数十年来坚持造林绿化,山上森林茂密,生态良好。 四是治理模式科学适用。广西总结出“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退耕还林),“管”(加强林木管护),“沼”(建设沼气池),“补”(对石山灌木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筛选了吊丝竹、任豆、苏木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探索出“竹子 任豆”、山葡萄等10多种治理模式,建立了一批治理示范点。如平果县建立了四条以任豆、竹子、剑麻为主的石山造林绿化示范带,形成“任豆树 剑麻”、“任豆树 畜牧业”生态经济治理模式。忻城县展现“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的喜人景象。田东县祥周镇民安村敢桑屯“造、封、管、圈、沼”综合治理见成效。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大石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立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入选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农业综合案例展项全程展出。 五是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通过石漠化治理,局部石漠化得到遏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许多石山区农村呈现了“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景观。如田阳县石山竹子已发展到14万亩,竹子加工为冬菜、水果包装运输每年提供竹篓200多万只,产值1000多万元。该县那满镇新楼村、五村乡大路村在石山种竹,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丹阳村丹阳屯利用石山上的竹子、藤、草等编织绿色产品,每年出口创汇900多万美元;该县十几个编织厂带动7个乡镇发展编织产业,安排了9万人就业。忻城县利用石山发展金银花种植,凤山县发展核桃产业,平果县通过种植任豆树发展畜牧业,都显现出良好效益。 问题 2 记者:广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了哪些举措? 黄显阳:广西各级林业部门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举,林、农、牧、沼气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大力种植珍贵树种和经济林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分管副主席任组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建设项目的意见》,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等,强化组织管理,加快生态恢复步伐。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坚持示范带动。“治旱的根本在生态,生态的根本在造林”。在石漠化治理试点中,广西始终坚持“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林、水、农、牧综合治理,强化部门协作,实行项目捆绑,开展综合治理。林业部门建立了100多个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相结合的治理示范点。 三是加强机制创新,坚持改革推动。广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许多地方根据群众的意愿,将大部分石山地确权到了农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技术创新,坚持造封结合。广西林业科研单位和试点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开展科学试验,在石漠化造林和生态恢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选育出任豆、苏木、吊丝竹、肥牛树等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总结出吊丝竹箩筐带土育苗、任豆树截干造林、地膜覆盖造林等先进实用技术,探索出十多种混交造林模式,编印了石漠化造林技术要点,在试点县全面推广。 五是加强生态减负,坚持兼顾经济。通过劳务输出和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大力推广农村户用建设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有条件的地方以电、气代柴,实现农村能源多元化,减少农村薪材消耗,保护石山森林植被,巩固治理成果。 问题 3 记者:广西石漠化治理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黄显阳:广西石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制约着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推进。 一是石漠化面积大,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据2011年监测,全区有石漠化土地190多万公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3.1%;潜在石漠化土地220多万公顷,占27.5%。在石漠化土地中,极重度石漠化面积8.5万多公顷,占4.5%;重度石漠化以上面积占56.3%,治理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广西石漠化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靠财政投入资金,没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据《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十一五”期间,广西石漠化治理需要投入175亿,而国家在广西的石漠化治理整合各项资金投入不到这个数目的1/3。 三是治理相关政策不完善,补助标准偏低。石漠化治理难度大、投入高,而岩溶地区地方财政困难、群众生活贫困,在目前扶持石漠化治理的有关政策当中,资金预算严重不足。例如,综合治理每平方公里补助20万元,标准严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是石山区农民生存与生态、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是公共产品,而土地是农民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石山区石多土少,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少,过去当地群众靠不断开荒以耕地总量换取粮食增量,维持日常生活,生存与生态的矛盾突出。生活能源供给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完全消除,石山区建设沼气池条件差、难度大,入户率较低,使用率不高,部分农户仍然砍伐薪柴,影响治理成效。 问题 4 记者:广西林业部门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黄显阳:林业部门作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主管部门,在石漠化治理中担负着重任。下一步,广西石漠化治理将坚持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举,林、农、牧、沼气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大力种植珍贵树种和经济林木,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林业主管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林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完成植被恢复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植被恢复项目投资占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的50%以上,加快森林植被恢复。继续将新一轮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造林补贴、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能源、“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向石漠化地区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在充分发挥国家补助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种主体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形成多元化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格局。 三是大力种植经济树种。牢固树立“石山也是宝贵资源”的理念,将石山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树种造林,确保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调动群众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在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的同时,深入实施公益林提质增效工程,在石山灌木林和疏林地中补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增加石山植被丰富度,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提高石山森林整体质量。 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石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引导和扶持石山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牧、林药、林菌、林草等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夯实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济基础。在石漠化地区大力发展核桃和珍贵树种产业,并在林下种桑养蚕、套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重点发展林果、林桑、林药等模式,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构建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推动林业生态扶贫。 五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对已经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的潜在石漠化地块,要继续采取必要的封禁措施进行长期管护,使石山植被从灌木型向乔木型演替,形成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稳定的森林植被。同时,严格控制对石山林木的采伐利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毁林开垦、非法采石等破坏石山植被行为,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石山森林安全。 六是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在石漠化地区建设集中供气式沼气池或半埋式沼气池,采用玻璃钢沼气池等新技术,加强后续服务和旧池改造,进一步提高沼气使用率。继续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减少薪柴消耗,保护石山森林植被。 七是提高治理科技含量。继续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石山造林树种选择、治理模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的治理技术和模式。大力推广容器苗、生根粉、保水剂、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提高石山造林成活率。同时,大力开展造林技术、治理模式、经营模式、林下经济等试验示范,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示范点,形成科学的治理技术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阅读 17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