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在热带讲南极的故事:听破冰的声音最过瘾

媒体:新华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卓之然 2014/12/31 16:56:52
新华网“科学”号科考船12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赵琬微)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号12月3日下午起航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任务,涉及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等相关研究。 新华社女记者赵琬微首次随船参与报道这次科考任务。以下内容摘编自她的随船日记。 【12月28日 阵雨】 对大部分人来说,南极是一片陌生神秘的大陆。但在“科学”号这个航次上,去过南极的人就好几位,时间从1994年“雪龙号”首航到2013年不等。从大家对南极科考的回忆中,我仿佛看到了与“科学”号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科考生活。 去南极一般是从当年11月到次年的三四月,路途漫长。从我国出发向南过赤道,再向南过澳洲,还没到南极几十天就已经过去了。在大家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都是路过著名的“魔鬼西风带”时所遭遇的十几级大风和五六米高的惊涛骇浪。 “大自然的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二十年前曾随“雪龙”号首航的科学家李超伦说,当时他25岁,跟导师一起做一个关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在他的最初印象中,“雪龙”号是个庞然大物,但不够灵活,用于科学考察的功能很少。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南极有科考项目,主要使用“极地”号,后来才有了“雪龙号”。但这两艘船都不是专门的科考船,而是由货船改装的大船,因此灵活性比较差。例如不能动力定位,没有侧推动力。如果船偏离了一点,就要绕一圈调头再回来。 而如今,我们所在的“科学”号有着非常先进的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可实现原地360度回转,灵活性很强。不过,船长说,不同的科考船功能定位不同,不要和别的船“比高低”。 李超伦第二次去南极的时候是“九五”期间。经过改装后,“雪龙”号条件好了很多,安装了深水绞车等专业的科考工具。他的研究项目也从过去专门研究磷虾,变成研究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大课题。在“十二五”期间,“雪龙”号上的拖网工具已可深入海底6000米,科考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南极说起来浪漫、神秘,纯洁无瑕,但实际上特别枯燥,而且危险重重。”出生于1980年的陶博士说,“在南极极昼的时候,24小时都是白天。我们一般是工作12个小时,倒班休息,再工作12个小时。所以破冰的时候最幸福,每天就是破冰,船不停的向前冲,破冰。我们就听着破冰的声音,特别过瘾。” “出海调查相当枯燥,常常苦等几个月就为了获取几天的数据,总是和泥巴、石头打交道。”曾在2013年去南极科考的地球物理学家郑彦鹏说,“但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达到的水平。你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嫌弃别人矮,也不要认为自己渺小。在自己所生存的时代,尽可能的推进一点,就是时代赋予的义务。” 在“科学”号科考船上,很多年轻人向往去南极科考。虽然听说那里很艰苦、枯燥、通讯不便,甚至有时候心理状态濒临崩溃,但大家仍心生向往。
阅读 20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