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溪县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采取“绘制一张交易图谱、打造一个转化中心、理顺一条融资通道、创新一套共为机制”的办法,实现“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其森林资源成为资溪最大的一笔财富。
绘制一张交易图谱。该县展开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和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调查生态资源“家底”,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约996万m³、毛竹总株数近1亿株。聘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资溪县生态产品机制核算指标体系、标准和规范,初步核算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约274亿元,同时完成试点乡镇、试点村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形成县、乡、村三级GEP核算体系。按照“到企”“到户”的原则,完成156万亩林权、9.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14条主要河流河道经营权和3.1万户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建立生态权益资源库,构建分类合理、内容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在此基础上,该县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将全县山、水、林、田、茶等各类信息数据化,集成“资溪县生态资源可视化系统”,形成生态资源资产“一张图”,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存量、质量、价值、负债及流向变化情况的随机提取,林业等生态数据开放共享。
打造一个转化中心。该县按照“资源统一整合,资产统一营运,资本统一融通”的原则,打造“两山银行”服务中心。在开展森林赎买试点工作基础上,设立生态资源收储平台,推动山林、土地、流域、农房等碎片化资源整合,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优质资产包。县林权收储中心创新“林权抵押+森林赎买”模式,完成森林赎买9.8万亩、已完成融资1.47亿元;成立县泰丰自然资源、两山林业、纯净文旅、泰通融资担保等公司,组建生态资产运营平台,实行集中办公,具体承办森林资源收储、市场运营以及开展投融资活动,实现生态资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运营,未来还将更大力度发挥对接产业基金、资本市场的作用。接着,探索企业联盟新模式,成立纯净资溪生态产业协会,吸纳50余家生态企业入会,探索NPO(非盈利组织)的运作模式,推动森林旅游、竹科技、食品加工等行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在生态产品整体价值实现上作探索。县旅投集团通过做好显山露水文章,串珠成链打造了真相乡村、大觉溪景区;并委托县纯净文旅公司专业化运营,丰富旅游业态;吸引带动小觉香谷、野狼谷等超过1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除外,申请注册“纯净资溪”区域公用品牌,统领“资溪白茶”“资溪面包”“资溪好森活”等产品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单一产业+企业专属”的品牌体系,为资溪优质生态产品、林产品赋能。“资溪白茶”品牌价值达3亿元,“资溪面包”集体商标近期获准注册,“资溪好森活”产品种类达100多种。
理顺一条融资通道。该县大力开展林权及其收益权抵质押贷款,在全省率先落地“森林赎买抵押贷款”“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森林旅游景区收费权支持贷款”“特种养殖权证增信融资”。全县林权及其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余额约5.2亿元,2020年新增约3.6亿元、涉及林地37.1万亩。尤其是首创“竹木产业链融资”,融资4.4亿元用于资溪竹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和研发中心、标准厂房建设。县农商行出台《竹科技企业产业链融资管理办法》,为竹木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式配套融资服务,辖内金融机构为2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贷款近6亿元。出台《资溪县林权代偿收储担保管理办法》,设立林权代偿收储担保中心,创新贷前评估、贷时担保、逾期代偿的林权融资新模式,全县通过代偿收储成功化解银行不良贷款4起,偿还逾期贷款558万元,收储林地8100亩。进而,该县试点“生态信用评价”,综合考虑环保信用、金融信用、纳税信用等,开展生态产业信用户(企业)评选工作,经部门联合会商,建立生态信用企业白名单,授予20家企业“2020年度资溪县生态信用企业”称号,优先给予“两山”金融支持。
创新一套共为机制。该县围绕“能预期、可持续”目标,从“资源收储、金融服务、综合补偿、协调发展” 四个方面下功夫。总结森林赎买试点经验,健全赎买工作机制,推动森林综合经营,出台《资溪县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设立生态资产(产品)交易中心,开展自然资源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试点。县国有企业带头,采取赎买、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全县碎片化、零星化生态资源进行收储整合。2020年以来,县“两山林业公司”实现林权收储10万亩,泰丰自然资源公司收储其他生态资源收储10余项。出台《资溪县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资溪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设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全县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开展1项以上金融创新,为林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全县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贷款余额达18.56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32%。全力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公益林按照26.5元/亩予以补偿,一般生态公益林为21.5元/亩,国有林场发展产业取得的收入全额反哺林场,每年反哺资金在2000万元左右;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探索“造血式”综合补偿路径。依托试点工作开展,创新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已落地4797万元。树牢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实施最优森林、最净溪河、最美山城、最真乡村“四最生态工程”,完成改造低产低效林20万亩,木竹资源培育由“量”向“质”转变,辖内毛竹林的流转价格由之前的每亩每年12元涨到40—50元,杉松木林由600元左右涨到1000余元,荒山由每年10元/亩年提高到20元/亩,林农得到更多生态效益实惠。又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消除薄弱村,全县有45个村级集体经济超10万元、占比64.29%,其中4个村超100万元。
资溪县林业局:卢而康、石银平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