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神农架限制游客是保护生态的明智之举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6/8/9 14:33:43

刚刚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神农架,并未陶醉于申遗成功的喜悦中,林区政府提出今年将对旅游人数进行限流,年游客量控制在79.8万人次以内。区长李发平表示“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神农架”。(据7月20日《新京报》)

数据显示,目前神农架每年游客约70万人次,根据专业统计分析,神农架年游客量不宜突破80万人次,否则有损景区资源与环境。据预测,随着申遗成功,来神农架旅游的中外游人将大增,神农架不追求游客及旅游收入“多多益善”,而是及时预警,值得点赞。

这是保护神农架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景区资源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旅游之路。资料显示,神农架在生物多样性、地带性植被类型、垂直自然带谱、生态和生物过程等自然属性方面,在全球独占鳌头,具有独特性,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神农架申遗成功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获得世界遗产、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三大殊荣的遗产地。不仅如此,神农架又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独具和典型的气候特征。同时,神农架“野味”十足,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动物1050多种,几乎囊括了北自我国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多年来神农架的“野人”之谜传闻经久不衰。如此原生态的世界遗产岂不令人心驰神往,对游客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对旅游量不加限制,游人纷至沓来,显然会大大增加神农架的生态负担。即便游客有较好的文明素养,但人流量过大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及彼,神农架不搞过度开发,通过可持续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世遗景点学习与借鉴。神农架是我国第50个世界遗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遗产大国,如何让50处世界遗产熠熠生辉,永远传承下去,走向永恒,关键是要摒弃把世界遗产当作“唐僧肉”榨取价值的做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见,世界遗产只能加以保护,不应该当作旅游产品开发利用。这当然是最佳选择,可在当今商业社会,纯粹地把遗产养在“宫中”与外界隔离,不太现实,中国难以做到,国外也概莫能外,同时也不利于遗产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那么,在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能否找到一条可行与和谐之路?正如专家建议,用可持续旅游破解保护难题,即对世遗景点实行划区域管理,设专供生态保护的管理区,不对游人开放;设旅游区,同时对游客流量进行科学评估与限制,确保遗产地合理负载。 遗憾的是,目前可持续旅游并未深入人心,少数遗产地还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等问题,世界遗产变成“摇钱树”。很明显,如果单纯用经济学眼光看待申遗,把遗产当作“金饭碗”,那么再好的遗产也是前途渺茫。这方面中外都有前车之鉴,如在2010年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主要是过度开发导致遗产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再如德国著名旅游城市德累斯顿,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巴洛克式古建筑,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当地政府不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警告,执意在风光秀丽的易北河上建造一座635米长的四车道大桥,虽然方便了交通与游客,但破坏了河谷整体景观,最终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摘牌”。这些教训值得深刻警醒。 (作者: 尹卫国) (编辑: 刘霞)

阅读 23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