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建设与恢复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5/10/30 16:30:59

水是植物的“命根子”,在“饥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多寡决定着地表层的肤色。 我国严重“饥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60%,如何在这些困难立地上做文章直接关系着我国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可是,植物生长也需要水分,有限的水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植物。如何才能识破旱区“水密码”,既让有限的水资源“供养”尽可能多的植物,又不至于过度绿化导致供水不足?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余新晓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采访时,提到一个近年被学术界逐渐重视的概念: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余新晓说,在没有外来水补给的情况下,每个区域的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植被量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根据区域的水资源量计算出其能承载的植被覆盖率,并依此设计出结构合理的、符合功能需求的、功能导向型的植被分布格局。 “抽水机”之说是外行误区 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水关系,曾经一度人们都在争议森林是不是“抽水机”。余新晓告诉记者,“这是一些行外人非常错误的观点”。 余新晓说,“他们认为森林的蒸散耗水量大,导致其他行业无水可用,或产生径流量减少。但实际上,在没有外来水源的情况下,区域植被的蒸散最大值不会超过该区域的降水量。现实中很多学者用潜在蒸发量替代真实蒸散量,于是就有了某一区域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说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而一些业内人士的误区是,认为任何条件都应长满森林。”余新晓说,自然界地理分区的意义就在于,即使没有人,地球上也不仅仅是森林,必然有草原、沙漠、裸地等各种其他生态系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水分和热量梯度,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导致不可能到处都是设想中的原始森林。理论上说,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区域属湿润半湿润的区域,自然植被是森林;20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属半干旱区,自然植被是灌木,一般不会成片出现乔木,即使有,也是散生的、稀疏的;200毫米以下是干旱区,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低于100毫米就是极干旱区,草本分布也很少,不会出现大面积草原。 “当然,也会有区域降雨量并不大的地方分布有天然林,比如新疆的天山和甘肃的崆峒山。”余新晓说,这些地方整个区域的降水量很低,但长森林的区域降水量并不低,其降水量甚至可能超过了400毫米、500毫米,而且这些区域一定在比较高的地方,也一定是土石山区,因为这样的地方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就相对多。 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是隐形的红线 既然如此,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空间有多大? “首先,我建议把‘造林’改成‘植被建设与恢复’。”余新晓纠正道,“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必须遵循近自然的原则,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 他说,国际上比较习惯用干旱指数(降水与蒸散关系的比值)来确定一个地方的干旱程度;在我国,年降水量在400毫米的等值线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上两个指标划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差别不大,传统的说法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就算干旱半干旱地区。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60%,这是基本国情。林业要发展,就不可回避地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搞好植被建设。”余新晓说,理论上,各个区域的水资源量是固定的,所能承载的植被量必然是有限的,这个量就是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即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植被覆盖率,这个值是可以计算的。 “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植被覆盖率的最大量,第二就是植被的配置和格局。”余新晓说,当我们计算出一个区域的植被承载力之后,不能将这些覆盖率的森林植被平摊到每个地方,这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城市、耕地之外可以考虑造林的地方,也要看适不适合造林。所以,植被的分布格局需要科学规划。 另外,不同植物的蒸散能力有差别。就乡土物种而言,在特定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下,蒸散值相对稳定,且一般不会高于降水量,但外来树种会有差异。比如北方降水量相对较小,大面积栽植蒸散值很高的杨树,在没有外来水源补给的情况下,会逐渐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最后,树木就会长势不好,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最终衰败死亡。 因此,余新晓建议,今后的植被建设要科学配置,不能只考虑生产需求盲目造林,一定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分布格局。 巧用集水措施,滴水汇成河 有没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余新晓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外来河流、干旱土地的径流和偶然的降雨。要提高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利用率,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整地措施截流聚集地表径流或汇聚有效降水,使局部地面的土壤水分富集,供植物生长利用。 据悉,北京林业大学最早提出的径流林业技术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主要做法是,沿坡的等高线挖深60厘米、宽100厘米的植树带,把植树带的上方坡通过整地等防渗处理变成集水坡面,这样就使尽可能多的水汇集到树的根部。与传统的造林不同,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造林密度更低。 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土石山区为主,在这些区域,可以用隔坡沟状梯田技术。土石山区土层薄,这项工程投入较大,需要开挖1米深、1.5米-2米宽的沟,把坡面上的好土富集到沟里,并回填表土,形成一个外面高、里面低的小缓坡梯田,然后在沟里种树。隔坡沟状梯田技术在北方山区,特别是在经济林发展中大面积推广,迁西板栗和富岗苹果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应建立功能主导型的全国规划 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正在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数据。 余新晓建议,我国应该在已有分区的基础上,计算全国各级各类分区的水资源森林植被承载力,从根上搞清楚各个地方的水资源允许最大可能发展的森林植被。在得出植被最大承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功能需求的、功能导向型的植被分布格局。此外,困难立地生态建设工程量巨大,国家应该大幅度加大投入。 “我特别强调,要明确各地植被建设的主导功能,是水源涵养林还是用材林?是生态防护林还是经济林?我们不能把所有功能统统附加到一片森林上。比如,水源地生态保护就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宜荒则荒’,我把它称为‘留白’。” 余新晓解释说,这个荒地是自然状态下的荒地,而不是裸地。这种地的作用在科学界已经被认识,它是一个无法替代的重要生态系统。在水源区,荒地是最重要的产水区,因为荒地耗水最低,同样降水情况下,蒸散值越低,径流就越高。因此,想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源涵养区产生足量的水,决不能全部种树绿化,而是应该确定水源涵养的主导功能后,首先调查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然后再确定水源涵养型森林植被的空间发展规划。 余新晓解释说,这个荒地是自然状态下的荒地,而不是裸地。这种地的作用在科学界已经被认识,它是一个无法替代的重要生态系统。在水源区,荒地是最重要的产水区,因为荒地耗水最低,同样降水情况下,蒸散值越低,径流就越高。因此,想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源涵养区产生足量的水,决不能全部种树绿化,而是应该确定水源涵养的主导功能后,首先调查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然后再确定水源涵养型森林植被的空间发展规划。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潘春芳 温雅莉) (编辑: 刘霞)

阅读 147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